。最原始的凤鸟纹也应该是从崇拜鸟图腾发展而来的。凤鸟纹有抽象和写实等形式,以西周变体抽象鸟纹玉器。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、龙山文化、石家河文化、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等地出现了鸟纹装饰,包括由人与鸟组合的人鸟合龙纹、凤(鸟)纹与鹰纹等。
商周的玉器除了凤纹外,还有其他鸟纹,如鹰、鹤、鹅、雁、鸱鸮(chī xiāo)等,大都以十分简洁的形式来表现。春秋战国以后,凤纹的造型变得较为生动优美,常与龙纹一并出现。凤纹经过汉代的发展,形式逐渐定型,晚期则更显华丽。
【龙纹】:以龙为装饰题材的纹饰。在中国玉雕纹饰发展史上,是十分重要的主题纹饰,也是最早使用的题材之一。龙纹也是使用最久,最广泛的题材。从玉雕的发展来看,最早出现的玉龙形制,是红山文化的C形龙。殷商妇好墓中首次出现四足双角、立体圆雕的龙前后承袭,演变有序,成为中国龙的主流形式。
商周的龙纹有蟠龙纹、夔(kuí)龙纹虺(huǐ)纹等。唐宋以后,龙纹为主要纹饰,在明代文献里,又有龙生九子之说,皆可称为龙的变种
【兽面纹】:又名饕餮(tāo tiè)纹,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一只狰狞凶猛的兽首,又名“龙面纹”。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、玉璧、玉剑饰及玉铺首上。饕餮是一种贪恋的猛兽。《吕氏春秋》中说:“周鼎著饕餮,有首无身,食人未咽,害及其身,以言报更也”。
商周时期的很多青铜器上都装饰有兽兽的图案,宋代的《宣和博古图》最先把它定名为“饕餮”。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在商代就已出现,在战国至汉代很盛行。
【雷纹】:一种线条方折的类似回字的纹饰。以阴刻或阳刻手法琢成,单体雷纹呈S纹,在装饰上,每三个雷纹构成一组图案,构图对称,纹饰显得较细密。这种纹饰是春秋早期流行的一种纹饰,具有时代的特点。它是受当时青铜器上盛行云雷纹的影响而出现的。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,便演变成了最富变化的勾连纹。
有以柔和的圆弧回旋线条组成的“云纹”,俗称回纹”。也常见与云纹一起出现,合称为“云雷纹”。雷纹是单线或双线往复自中收向外环绕的构图。雷纹盛行于商周时期,常是青铜器、玉器的主要纹饰。雷纹的变化很多,常见的还有百乳雷纹(斜方格雷乳纹)、曲折雷纹、波形雷纹、连雷纹、三雷纹、菱形雷纹等。